县域物流畅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渠道
发布时间:2022-08-05 10:56     发布人:    浏览量:443次

“‘货郎车’来了。大家有货的取货,要买货的请下单……”每天上午10点左右,送货大喇叭就会在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安坪镇的山村响起。由安坪供销合作社工作人员驾驶的“货郎车”走村串户,挨家挨户送货、收货。

“供销货郎”折射出近年来相关部门与地区积极推进县域物流发展的成果。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累计支持建设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100多个、乡村电商快递服务站点14.6万个;国家邮政局深入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农产品上行渠道日益畅通;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推进“供销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程”。补网强链,县域物流跑出“加速度”。

基础设施补短板

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完善

盛夏时节,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真龙镇瓦房村,一辆辆“小黄车”畅行绿野乡间,格外惹眼。

“确实巴适!”正在地里劳作的村民李东恒谈起“金通工程”农村客运“小黄车”连连称赞,“买的化肥、种子直接送到田间地头,省时省力,价钱也实惠。招一招手、打个电话,服务到家。”

奔跑在乡村路上的“小黄车”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截至去年11月,合江县境内公路总里程4460公里,其中县道796公里,乡道1302公里,村道1993公里,密集的公路网络为合江县构建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国家骨干流通网络逐步健全。日前发布的《2021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全国邮政农村投递线路10.5万条,比上年末增加4097条;农村投递路线长度(单程)415.5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1万公里。

日渐完善的县域物流体系,让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双渠道更加畅通。

在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临街的一间铺子,店主陈兹方正忙着和助手一起打包刚采摘的农货,店里堆满了等待发货的快递箱。“原来没有直达的快递,货物运送过程中常有破损现象。现在发货到武汉能做到次日达,到北京、上海等地也只要3天左右。物流越快,我们的生意就越红火。”陈兹方笑着说。

而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西坂村电商快递物流综合服务站,下坂邓家小组村民王淑娟从服务站经营户王小丽手中接过一款电烤炉。“只用了两天时间,我从网上购买的电烤炉就到了,这物流速度真是快!”王淑娟说。

“物流畅,商贸兴。县域物流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让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下沉与上行的双向渠道不断畅通,城乡流通差距逐步缩小。”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蕴说。2016至2020年,我国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为7.1%,高于城镇6.4%的年均增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速为8.3%,高于城镇居民4.8%的年均增速。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2.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221亿元,同比增长2.8%。

转型升级拓功能

智慧物流发展新模式加速推广

“今日新增用户82个”“总车辆70253辆”……莹蓝色的大屏幕上,一个个数字在不停更新。“叮咚”一声,“司机用户卢润有已装货电煤40吨”的提醒闪烁在屏幕上。

“看!人在山西朔州,服务却在福建福州,一个平台,勾连起了相距千里的人、车、货,资源全国调配不再是难点!”站在福建省福清市平台经济产业园办公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顺钦说。“平台经济打通了过去货运信息不畅、无效运输的‘堵点’,节约资源、提升效率。”福清市运输服务中心主任叶修姜表示。

“过去县域物流主要以原料输入和工业产品输出为主,公路港作用突出,随着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网络货运’成为业态新方向,‘平台经济+货运调配’打破空间和种类限制,为车、货两方降本提效。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公路港物流平台建设,让更多物流企业依托互联网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获得更大发展。”福清市商务局副局长陈碧琴说。

拓展物流信息平台功能,优化车、船、仓等分散物流资源供需对接,提升物流规模化组织水平;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提供信息、物流等综合服务……近年来,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加快落地应用,助推县域物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平邑县,地处山东省南部,金银花、劳保手套、果蔬罐头等产品的传统产业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走进京东物流平邑数智物流产业园内,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科技感。在总建筑面积超过4.2万平方米的空间里,设有自动化立体仓库、箱式多层穿梭车立体库、货到人搬运机器人、分拣智能搬运机器人等先进智能设备,在功能上也是集仓储、分拣、办公为一体。这座智慧物流园投入运营后,当地厂家可以实现就近入仓,配送时效提升1天以上,物流成本下降50%以上,大幅缩短了平邑县内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距离,实现鲁南、苏北64个县市区12小时内配送到位和长三角地区24小时以内到达,业务量从1000单涨到了最高峰期的10万单。

通过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县域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能源运输工具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绿色包装技术和物流标准化器具循环共用持续推广,县域物流向更加绿色的方向发展。

配送体系强弱项

打造消费品双向冷链物流新通道

江苏省泗阳县城南供销合作社辖区内共有10家专业合作社、4个家庭农场和6个种植大户,常年种植8到12个品种的有机蔬菜,每天采摘约3000公斤蔬菜,通过冷链运输,送往学校、超市、饭店等地。“我们正积极拓展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业务,加强大中型农产品市场冷链物流设施的改造升级,未来要在特色农产品主产区配备预冷、初加工、冷链运输等设施设备,降低农产品的损失率,提高附加值,实现更多农产品‘一季产、四季销’。”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陶长生说。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打造消费品双向冷链物流新通道”,并对“供销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程”做出明确要求。“十四五”期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基本构建起骨干网、省域网、区域网与信息平台相互交织、互为支撑、融合发展的供销合作社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建成600个县域产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100个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基地、200个城市销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县域物流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还存在较多短板和堵点。比如,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网络分布还不够均衡,服务业态比较传统,产业承载能力有待提高,冷链、应急等物流服务存在薄弱环节,对于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保障不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周志成认为,要瞄准供需适配、经济高效、安全稳定的方向,着力推进物流固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构建现代县域流通体系,推动县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居民居住较为分散,集中业务量规模相对较小,配送密集度低,配送成本相对较高。”王蕴建议,整合商贸、供销、交通、邮政快递公司等各类资源,发展农村物流共同配送等创新模式,打通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

专家表示,要顺应物流运行网络化发展趋势,加大力度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这包括,继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补齐仓储、配送等基础设施短板;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托农村传统流通网点、农村客货运输站场、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等布局基层站点,打通农村物流配送“神经末梢”;积极开展乡村智慧物流体系建设试点,因地制宜打造农村物流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