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著名有机化学家乔治·奥拉在一本书里,围绕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提出了一个解决能源问题的新概念——甲醇经济。他提到,油气之后,人类的燃料就是甲醇。能源和环境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作为一种新型清洁可再生燃料,甲醇被贴上了“绿色标签”。如今,甲醇以越来越多的“绿色身份”走进大众生活,甲醇汽车、甲醇船舶、甲醇燃料电池、甲醇清洁取暖已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绿色甲醇产量逐年递增,在实现“双碳”发展目标中“大显身手”,甲醇工厂也正以“绿色行动”带动甲醇绿色行业发展。
全球首个十万吨级绿色低碳甲醇工厂投产
2月21日,由吉利控股集团和河南省顺成集团共同投资的全球首个十万吨级绿色低碳甲醇工厂在安阳正式投产。这是中国首套、全球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化生产装置,也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成功利用二氧化碳,成功利用排放的废气,大规模人工合成清洁能源的里程碑项目。
通过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领先的CO2捕集净化工艺,从工业尾气中回收二氧化碳合成绿色低碳甲醇,实现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对“碳中和”意义重大。项目达产后,每年生产11万吨甲醇,可直接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相当于增加森林种植面积16万亩,间接减排55万吨二氧化碳。仪式现场还签署了绿色低碳甲醇制备安阳二期框架协议,成立新能源商用车运营公司以及煤焦全价值链决策仿真平台项目3项协议,吉利旗下醇氢科技与顺成集团签订300台甲醇重卡订单并首批交付30台,助力零碳陆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也是节能降耗的主战场。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尤勇表示,此次投产和项目签约是两家企业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创新实践,对推动煤化工产业碳减排具有重要探索示范意义。除了节能降碳,甲醇具备燃料燃烧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的特点,正逐渐成为多元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重要一环。
为碳中和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
谈及象征 “绿色”的新能源汽车,大多人首先会想到,用纯电动技术和燃料电池技术彻底淘汰内燃机,实现零排放。殊不知,还有一条路径,以甲醇为主的替代燃料汽车也是实现交通领域“双碳”目标时间短、见效快、影响面广的重要方式。
“与纯电动车相比,甲醇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表现更好;与氢燃料车相比,甲醇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制造、运输、储存的成本更低,对车辆的结构改造也更小。”业内人士表示。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甲醇是低碳、含氧燃料,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等绿色属性,且常温常压下为液态,储、运、用以及能量形式转换较其他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更安全便捷。在实现全球碳中和战略背景下,甲醇由于生产来源广泛、经济体量巨大、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已逐步成为业界公认的理想的新型清洁可再生燃料。事实上,近年来,在全国两会中,也曾多次出现有关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的提案,而《“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也提到,把“促进甲醇汽车等替代燃料汽车推广”纳入“绿色产品和节能环保装备供给工程”,把“二氧化碳耦合制甲醇”列入“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工程”,这无疑让甲醇的 “绿色标签”更加深入人心。
在探索绿色能源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了前面,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也在积极推动甲醇燃料及甲醇汽车的发展。“我原来的梦想是让每个中国人一年的收入能买一辆轿车。我现在的梦想是把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充分收集起来,让太阳能和二氧化碳合成液态的绿色甲醇,用绿色甲醇破解世界能源和‘双碳’难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记者了解到,作为国产车的领军企业,吉利汽车很早便开始推动绿色发展,是我国工信部五省市甲醇汽车试点运行项目中投放甲醇汽车数量最多的汽车企业。如今,已到花甲之年的李书福已为绿色甲醇梦想拼搏了18年。不仅突破了甲醇汽车的技术瓶颈,还打通了甲醇全产业链体系,形成醇、运、站、车、捕的循环生态和多元场景,实现了从小批量试点运行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跨越。在推进绿色甲醇发展上,吉利做了很多努力。除了在产业布局上加大甲醇的投入外,全国人大代表李书福也曾多次在两会期间就甲醇汽车提出议案与建议,为我国甲醇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据了解,2009年两会上,还是全国政协委员的李书福提交了一份 “关于尽快出台甲醇车国家标准的提案”,呼吁尽快完成甲醇汽车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2017年、2019年、2022年李书福三次为甲醇燃料以及甲醇汽车发声。此外,全国人大代表、吉利商用车集团首席科学家刘汉如也在近几年的两会上多次呼吁推动液态阳光绿色甲醇的应用。“关于甲醇作为替代能源,我国‘六五’期间就开展了技术层面的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到2005年前后,甲醇作为石油替代的一个主要方向进入小规模试点。”太原工业学院化学与化工系主任王峰表示,经过多年试点后,2013年工信部作出“甲醇替代汽柴油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结论,随后把试点扩大到山西、陕西、贵州、甘肃和上海四省一市。“经过5年的试点运行,2019年3月19日,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发文推进甲醇燃料在全国的推广,为甲醇清洁能源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王峰称。
以山西省为例,以山西中油大成环能科技有限公司为首的多家企业及科研机构经过多年探索,该省已经成为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研究、推广应用的发源地,从甲醇燃料调配、加注、使用到甲醇发动机、汽车的生产制造,建立了完备的低碳绿色甲醇应用体系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甲醇产能增速放缓 企业布局一体化产业链
据河南化工网统计信息显示,2022年我国甲醇新增产能554.5万吨,全球新增甲醇产能集中在中国。截至2022年底,我国甲醇总产能约11306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59%,有效产能约1亿吨,同比增加5.7%。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韩红伟表示,2023年我国甲醇产能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将有所放缓。2023年我国新增甲醇产能或在490万吨左右,届时国内甲醇总产能将达到11800万吨,同比增幅降至4.4%。目前新投产的煤制甲醇装置明显减少,主要是受“双碳”目标推进以及煤化工项目高投资成本影响。新产能未来能否有效转换成实际产能,还需关注“十四五”规划在新型煤化工方向的政策指导,以及环保、煤炭政策的变化。河南睿源新能化工经营负责人崔华杰表示,2022年以来烯烃需求开始疲软,而原料甲醇市场虽经震荡调整但仍然保持相对高位。在高成本下,煤制烯烃全年维持亏损状态。受此影响,煤制烯烃的发展出现放缓迹象。随着2022年国内单流程规模最大炼化一体化项目——盛虹炼化全面投产,斯尔邦甲醇制烯烃(MTO)项目对甲醇的年外采量理论上将减少240万吨,因此煤制烯烃对甲醇的实际需求增速还将进一步放缓。
据河南能源集团一位经营负责人反映,甲醇传统下游方面,2020~2021年在高利润的吸引下,大批醋酸项目上马,近两年醋酸产能保持年增100万吨的速度。2023年醋酸新增产能预计高达120万吨,另有甲烷氯化物新增产能26万、甲基叔丁基醚(MTBE)新增产能18万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新增产能55万吨等。整体看甲醇传统下游行业的需求增速有增加趋势,国内甲醇消费格局再次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消费结构或将出现变化。但这些传统下游行业新产能的投产计划大都集中在下半年或年底,对2023年的甲醇市场支撑有限。
市场资深评论员邵会文表示,从当前的供需结构来看,国内甲醇产能已然出现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但受甲醇原料高成本状态或将持续的影响,2023年国内新增甲醇产能能否按计划投产还有待观察,且投产也多集中在下半年,这将对2023年上半年的甲醇市场形成有利支撑。从海外甲醇新装置投产进程来看,产能投放多集中在下半年,进口供应压力或在下半年较为明显,如果低价进口货源增量,则下半年国内甲醇市场仍将面临进口产品的影响。
另外,2023年甲醇传统下游行业及新兴行业均有计划投产的新装置,其中MTO新增产能多以一体化投产为主,甲醇清洁燃料在新能源领域有着增量市场,甲醇需求总量预期有增,但增速或继续放缓。国内甲醇市场整体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预计2023年国内甲醇市场或将先扬后稳,不排除下半年仍有回落调整的可能性。但受原料煤、天然气高成本短期内难有改善的影响,甲醇市场回落有限,整体震荡难免。业内人士表示,预计未来5年我国甲醇产能年均增长率或在3%~4%的平缓范围内。同时随着产业整合和技术迭代升级,我国百万吨以上甲醇制烯烃一体化装置仍为主流,绿碳等新兴工艺将作为补充。甲醇制芳烃、甲醇制汽油也会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但自配套一体化装置仍为主流发展趋势,定价权将掌握在大型龙头企业手中,甲醇市场大幅波动的现象有望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