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各工程机械制造商迎来“开门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等领军企业近期纷纷启动批量订单交付。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内基建、地产回暖预期增强,以及海外需求持续旺盛,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有望上行。
开年批量交付忙
多家A股工程机械企业在春节后马不停蹄地开始批量订单交付。2月8日上午,在柳工常州基地,载着柳工设备的重型卡车队伍整齐集结,奔赴亚太、俄语区、南美等地区。据介绍,本次发运的设备包括柳工挖掘机、宽体自卸车、刚性车、推土机、滑移装载机、挖掘装载机等设备,数量超过3000台,价值约13.8亿元。日前,在三一起重机2023年新春首发仪式上,价值超亿元的31台三一起重机批量完成交付,机型涵盖轮式400吨、700吨、2400吨,履带800吨、1350吨,以及C系列二代平头塔机等多款机型。同时,十余家吊装企业与三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此外,三一集团首批66台泵车也已发车交付。对此,三一集团表示,目前各行各业正加快经济复苏,工程机械行业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1月29日,中联重科启动开年产品批量交付,总价值超10亿元的各系列产品从中联智慧产业城、麓谷、泉塘、望城、常德、汉寿、渭南、开封等园区出发,发往海内外,助力各大重点项目建设。其中,近200台车辆装载着塔机从常德、江阴、渭南、衡水、广州五大基地发车;在中联智慧产业城,满载着高空作业平台产品的150余台拖车缓缓驶出;智能高机、挖掘机和滑移装载机也都在年后交付国内各区域和海外各大市场。
内外部市场环境向好
工程机械厂商开年忙碌的一幕,是近期行业持续回暖向好的真实写照。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挖掘机出口量持续稳步增长,26家挖掘机制造企业共计出口挖掘机109457台,同比增长59.8%。东方证券表示,从这一趋势来看,2023年海外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除海外市场持续向好外,国内基建、地产回暖的预期也在增强。东方证券在最新研报中表示,随着房地产融资方面调整优化措施落地,基建地产回暖预期增强。政策托底利好下游开工率回升,工程机械内销市场有望加快复苏,行业有望迎来上行。湘财证券认为,对于工程机械行业,随着地产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基建投资则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下仍有望保持高水平,叠加低基数,2023年工程机械国内需求有望恢复增长。海外方面,虽然受利率提高影响海外整体需求可能有所下滑,但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仍有望凭借产品优势,持续拓宽渠道、提高海外市场份额,从而保持出口增长。东莞证券表示,2023年上半年,随着需求探底、库存逐步去化,制造业景气度有望回升。对工业母机的需求将会增加,叠加技术突破和下游渗透率的提升,工业母机及相关细分领域国产化率将加速进行。专项债助力基建行业景气度回升,开工项目数量增加,同时房地产行业政策逐渐宽松,对工程机械需求增加,工程机械销量有望迎来逆周期上升。
细分市场行情预测
1、国内挖机销量降幅或下降至个位数
主机厂表示2月以来下游客户购机热度边际修复,主机厂预计全年国内挖机销量或为个位数同比降幅。工程机械(尤其是挖机)销量和基建投资还是紧密相关的。在前几日发布的《从2023年31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机会》中,我们了解到各省市2023年的基建投资情况,三分之一省市固投同比增长10%以上,力度较2022年略有增加。
2、风电利好下,起重机械需求或同比持平
主机厂预计2023 年起重机需求同比持平。主机厂预计2023 年风电装机量上升对起重机销量起到有利支撑作用。同时,在风机大型化背景下,起重机吨位要求提升,并对起重机的需求台数形成制约。在各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50%的省市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其中,广东、上海、辽宁等地均提出建设(海上)风电;而吉林、海南等地表示要做大风电产业。
3、对混凝土机械需求乐观,对塔机保持谨慎
由于2022年混凝土机械基数偏低,主机厂预测混凝土机械2023年需求乐观,但对塔机需求保持谨慎。2022年受地产开工下降拖累,混凝土设备和塔机销量同比降幅高达约70%。展望2023年,主机厂预计在保交楼推动下,存量项目施工有望带动混凝土设备需求增长。而地产新开工增长动能或有不足,因此塔机需求或难见明显改善。
4、海外市场收缩,但出口继续提升
在欧美流动性收紧背景下,Off-highway预计2023 年海外工程机械市场销量同比个位数下降,结束连续2年的扩张周期。而主机厂预计2023年继续在海外市场实现份额提升。
2021-2022年挖机出口销量连续2年实现高双位数至翻倍增长,龙头企业在欧美高端市场实现有效突破,当地份额达到约5%。而国内其他企业在除东南亚以外的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地区,市场份额仍仅为中低个位数。主机厂认为随着产品竞争力提升、销售渠道完善、售后服务优化,2023 年出口目标实现50-100%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