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感知两条“平行线”,正在成为智能世界的“入口”,承接下一个万亿市场
发布时间:2023-04-06 08:47     发布人:    浏览量:288次

  产业数字化的进程所描绘的从来不是一条直线,而是螺旋上升的曲线,波峰与波谷的交替,代表了技术创新与想象力磨合的过程。通信与感知,过去的两条似乎结合点不多的“平行线”,也逐渐的交汇到了一起。在5G商用之后,通信与感知融合的理念就曾被提出。而随着超宽带5.5G的出现,作为万物智联的基础,通信与感知的融合已变得无可避免。所谓“融合感知”,即是由人类视觉波长范围内的所见,以及超声波、毫米波、激光雷达等超越视觉范围的传感产品相结合组成。

  3月23日,华为在2023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宣布,HUAWEI 问界M5和M5 EV将新增高阶智能驾驶版本,并于4月正式发布。华为终端BG CEO余承东同时还透露,即将上车搭载的高阶自动驾驶系统为ADS 2.0版本,将不依赖于高精度地图,而是主要通过车端融合感知来进行环境识别。但相比通信产业超过2万亿的市场规模,以机器视觉为代表的感知市场规模还相当弱小。可以肯定的是,在5.5时代的通信与感知融合,乃至6G时代的通信感知一体化趋势下,感知市场的市场机会已经出现了。

  1、感知正在成为智能世界的“入口”
  如果将2030年作为一个智能世界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会看到,技术发展遭遇的挑战都有很多相似性,那就是来自于“数量级”跃升带来的挑战。有预测显示:在网络层面,到2030年全球联接数量将至少提升10倍,从联接百亿的人到联接千亿的物,万物互联将成为现实。同时,随着元宇宙、全息影像的到来,对带宽的需求也将增长百倍。与此同时,巨量的数据也将随着联接的增长而增长,届时全球的数据量将会达到1YB,非常惊人。当联接和数据的“数量级”同时发生爆发式的增长,我们所熟知的“感知”能力,就不再是“锦上添花”的优化工具,而是融入网络的基本能力,网络与感知一体化,才可以做到无所不在的感知物理世界中发生的一切。

  所以,感知正在成为智能世界的“入口”,同时也在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关键能力。数据显示:有83%的行业数字化信息会来自视觉感知,这意味着机器视觉的产业空间将有巨大的提升机会。近年来,我们也发现基于感知的应用场景正变得越来越多。例如在安防领域,基于智能技术、深度学习等技术打造的前端智能设备大量应用于目标识别;在社区管理中,智能摄像头已成为社区实现智慧管理的“标配”;

  在智能汽车场景中,车路协同方案需要通过摄像机、RSU、雷达和感知融合节点等感知设备可以帮助车辆实现复杂路况识别、行驶状况协助提醒以及智能停车等多种智能化场景;交管部门可以通过感知设备结合AI算法,将车辆、行人、道路和交通行为转化成数据,打造一个全息视角的全数字化路口系统,提高城市的早高峰通勤效率……在城市综治、港口、矿区、出行、环保、消防、制造、配电房、物流等行业,以机器视觉产品为代表的的感知能力,也在延伸并创造出各种新的商业模式。

通信与感知两条“平行线”,正在成为智能世界的“入口”,承接下一个万亿市场


  2、承接华为“感知”产业的战略使命
  感知所能带来的未来市场空间,似乎无限宽广,但在机器视觉领域,却一直缺少专注于技术创新的领军企业。在这个领域,过去存在的一批传统安防厂商,明显无法满足感知时代崛起的客户需求。华为早在2018年,就发布了软件定义摄像机,通过软件定义,到智能视频算法商城,最终形成华为机器视觉的全新组织团队,并在2022年进一步正式成了机器视觉军团。机器视觉的核心就在于万物感知,而从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角度,感知能力能够辅助任何一个行业将场景做深做透,这也是华为之所以成立机器视觉军团的背景。在2022年,华为正式将“感知”作为华为ICT四大核心能力之一,华为机器视觉军团也承接了华为“感知”产业的战略使命,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华为机器视觉的产业战略一直是1+3+N,其中1是以智能软件定义摄像机为核心打造成智能世界的眼睛来感知万物。打造三个平台:智能边缘、视频综合管理平台、好望云服务;在面向千行百业场景化应用时,需要各行各业的算法时,华为则依靠N个生态的力量,将最好的服务带给客户。


  难能可贵的是,华为投入机器视觉,从一开始就没有“固守”传统安防,而是全方位的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比如,在产品创新方面,华为机器视觉是使用光学非接触式感应设备,自动接收大量真实场景图像数据并进行智能化分析处理,以获得信息控制机器或流程;系统则是由图像获取与感知、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决策执行三部分组成,是一个包含算法、软件和硬件等诸多单元的应用系统;再比如,在行业场景突破方面,华为率先将机器视觉延展到非工业领域,从安防、自动驾驶、机器人、消费,直到千行百业,华为认为:产业正在进入新的智能时代,除了安全这个基础需求以外,视频需要进入企业的管理、生产流程,帮助企业实现智慧化管理,智慧运营,“不仅仅是安全,更要为企业实现增值”。这几乎是对机器视觉行业进行了一次行业重构。

  3、整合趋势已显现
  这并不是现在才做的事,很多企业都已经在多个环节展开布局,大家都希望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感知系统,给客户提供综合的方案。再加上这些产品和技术的布局周期很长,所以谁都不想被落下。不仅如此,在厦门集微峰会投融资论坛上,韦豪创芯合伙人王智也曾指出:“公司现阶段的投资思路将会围绕汽车半导体、超越视觉、高精度模拟器件这三个重点方向构建生态体系。”其中的超越视觉生态,内核就是提升感知。据悉,在韦尔股份现有的视觉传感器业务之外,韦豪创芯还通过基金去控股了其他类别传感器的企业,用于搭建一个综合性的体系。

  据上述供应商谈到,目前业内绝大多数企业的布局其实都是按照分工合作的方式展开。“大多数做融合感知或自动驾驶的公司,本身优势都偏向软件算法领域,再通过投资的方式整合其他环节,硬件交给各个公司自己做,这在未来也会成为一个行业趋势。不过这样的模式做得越大越全,也要求企业资金要相当雄厚,抗风险能力要相当强。”对此,有行业人士认为:“因为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已经到了‘天花板’,所以车载就被大家看作是下一个风口,但汽车市场即便有再大的增长空间,也很难完全补足手机市场的缺口,手机市场太大,两者不是一个量级。这个前提下,大家只有尽可能的做出多条产品线。”“就以感知系统为例,如果一家企业长期只做其中一类产品,哪怕市场再好,它的成长也会非常有限;所以企业想要寻求更大的成长空间,必然要不断丰富和整合自己的产品线。”

  实际上,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不算长,这意味着留给国内厂商“出线”的时间并不多;然而与之相悖的是,各类技术研发、产品验证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凭一己之力包揽所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对想市场上提前卡位的企业而言,并购、整合已经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4、三层进化,遥望下一个万亿市场
  为了让机器视觉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2022年,华为机器视觉将用智能赋予机器“看”的能力,开启“机器看世界”新时代,进行架构进化,产品进化和生态进化,构建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赋能生态伙伴。据了解,在架构进化层面,华为机器视觉推出面向端边云产品打造标准、开放、协同的 全场景“好望AI架构”,实现算法模型的快速开发,端边云灵活部署,推理高效运行。无论是刚与华为合作、还是持续致力深耕机器视觉算法的开发者,好望AI框架都能帮助将算法的开发和应用变得更简单、更灵活;而在产品进化层面,华为好望通过物理光学、计算成像、软件定义,打造AI产品体系,持续丰富产品货架。运用新感知能力、新感知形态、新感知模式的创新产品,真正的快速的去面向不同的场景,帮助伙伴适配场景;最后是生态进化层面,好望将继续持续秉承“开放共生、智能共赢”的生态理念,在今年“华为机器视觉产业峰会暨新品发布会2022”发布生态战略3.0:通过好望智选丰富解决方案,开放合作生态。

  如果我们以2030的智能世界为目标,就会发现以机器视觉为主体的感知市场即将产生的澎湃的用户需求,在下一个万亿级的市场中,华为已经稳稳的穿上的黄色领骑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