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硬科技”“好苗子”脱颖而出
发布时间:2024-08-19 15:34     发布人:    浏览量:55次

科技部于近日印发了《“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这标志着“创新积分制”从国家高新区进一步拓展至全国试行,将助力更多“硬科技”“好苗子”企业崭露头角。

“创新积分制”,通俗而言,就是为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打分,它是一种全新的科技金融政策工具。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将加速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优质科技企业汇聚,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创新积分制”究竟好在哪里呢?其优势在于精准抓住了科技企业融资难的痛点,切实满足了金融机构读懂科技的迫切需求。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通常具有高科技、高成长、高风险、轻资产等特性,往往面临抵押物不足、短期财务指标欠佳的问题;而传统金融机构在对科技企业进行投融资时,存在难以找到优质项目、看不懂科技含量、难以把控技术关联风险等实际困难。“创新积分制”由此成为一个关键突破口,它通过给企业的创新能力计分,将企业的创新能力转化为金融投资机构能够理解的数据,使得社会资本能够精准地支持有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这个工具可谓是“双赢”之选:对金融机构而言,创新积分解决了对科技企业难以评判的难题;对科技企业来说,创新积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金融“活水”。

在先前的试点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均在总行层面全面参与了“创新积分制”工作,推出了针对科技型企业的“创新积分贷”专项金融产品。还有近 20 家银行主动与积分试点地区合作,2022 年至 2023 年银行为积分企业对接授信超过 2000 亿元。2024 年,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依托“创新积分制”设立了 1000 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经过两批次遴选了近 3 万家“白名单”企业推荐给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科技创新再贷款备选企业。 “创新积分制”适合在全国推广吗?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呢?从先前的试点实践来看,可以对其前景抱以乐观预期。

它的成功在于踏实。“创新积分制”起源于江苏省的地方实践。2015 年 11 月,张家港市出台了《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办法》及《计分标准》,率先实施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科技部对张家港的探索给予了肯定,并在调研后决定试点推广。2020 年,长沙高新区、杭州高新区等 13 家国家高新区启动首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截至 2023 年底,实施“创新积分制”的试点高新区已达 133 家,其中包括 101 家国家高新区和 32 家省级高新区,覆盖 25 个省份。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经验。先试点后推广,是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改革路径。从“创新积分制”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是基层首创、先试点后推广的改革,步伐稳健踏实,成功也是理所当然。

它的优势在于客观。积分制的本质是基于客观数据的科学评价。名单上的优质企业,并非由科技部请专家评选出来,而是根据企业的客观数据计算得出。根据此次印发的《指引》,创新积分核心指标共涵盖 3 类一级指标 18 个二级指标。第一类是 7 个技术创新指标,包括研发费用金额、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等;第二类是 6 个成长经营指标,包括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净资产利润率等;第三类是 5 个辅助指标,包括吸纳应届毕业生人数、获得风险投资金额等。这些指标遵循价值发现性、可获取性、可比较性、可量化性和可解释性的原则构建。科技部在坚持统一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还鼓励各地方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和实际需求,为因地制宜灵活制定具体方案提供了空间。 小积分能够撬动大动能。“创新积分制”不仅有助于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读懂科技企业,也有助于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提升决策引导能力。期待“创新积分制”能够提质扩面、规范实施,以金融“接力赛”助力科创“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