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件重燃资本市场对充电桩建设热情,这次盛宴谁能共享“大餐”?
发布时间:2023-05-24 09:28     发布人:    浏览量:355次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对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引导农村地区居民绿色出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提振下,充电桩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国内充电桩业务布局较深的制造及运营公司将迎来较好机遇。同时,资本对充电桩的投资将加速,充电桩产业高景气可期。

  政策支持加码

  近年来,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消费高速增长。2012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均复合增速达到87.2%,产销量连续8年居全球首位。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310万辆,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今年前4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从月度走势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呈现低开高走、不断加快的态势;今年前2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增长16.3%、20.8%,3月份产销量分别增长44.8%、34.8%,4月份产销量均增长1.1倍,总体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庞大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较快的增速,对充电桩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公共充电设施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中心区域,二三线城市、县乡区域以及城市外围区域、高速公路等区域布局相对不足。”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值得一提的是,农村成为新能源汽车巨大的增量市场。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同时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会议强调,要聚焦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突出瓶颈,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5月1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开展县乡公共充电网络规划,并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配电网规划等的衔接,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此外,合理推进集中式公共充电场站建设,优先在县乡企事业单位、商业建筑、交通枢纽(场站)、公路沿线服务区(站)等场所配置公共充电设施,并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延伸,结合乡村自驾游发展加快公路沿线、具备条件的加油站等场所充电桩建设。

搜狗截图23年05月24日0931_6.png

  近期,一些地方也出台政策措施,加快完善充电桩布局,补齐短板。
  根据《山西省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简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审批手续。其中,在自有停车库、停车位、各居住区、单位既有停车泊位安装充(换)电基础设施的,无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行业或将爆发式增长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恰逢出行高峰,“一桩难求”的情况再现。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车主假期首日最长排队等待时间长达2.7小时。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起步于2006年,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充电桩行业依然存在着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国家层面先后多次发声支持充电桩建设。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成为七大产业之一。这让充电桩行业的形势明显比以往更明朗,新一轮成长空间也得以显现。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指出,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力度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充电设施投资布局火热。目前,陕西、云南等多地已经启动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截止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300万辆以上,充电桩保有量520万台以上,国内车桩比约为2.5:1。目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但距国家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缺口越大,意味着行业发展潜力越大。中信证券测算,未来三年公共充电桩市场规模有望达487亿元。同时,受政策端和需求端双重因素驱动,未来有望进入加速建设期,远期市场空间超千亿元。

  招商证券也表示,未来三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继续维持较快增长态势,叠加车桩比存在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充电桩的需求可能会爆发式增长。预计2025年全国新增充电桩需求量或超过700万根,对应充电桩市场空间有望超1600亿元。此前,国家也明确表示到“十四五”末,中国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预计2025年充电桩数量将达654.3万台。如今,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各地充电桩建设有望再次加速。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公共充电桩在国家政策鼓励和各路资本的加持助力下,将会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增长周期。

  充电桩大功率化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副秘书长仝宗旗介绍,公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大功率化趋势逐步显现,从近四年新建公共直流桩功率情况看,180千瓦及以上大功率充电桩增长迅速,四年占比提升10%。此外,不同车型对应充电基础设施应用场景显示,公共充电领域对于大功率充电(快充)需求迫切。国家政策层面应积极引导,加快提升大功率充电的技术标准制定与应用。充电技术发展趋势以安全为前提,多种技术路线并存,大功率充电为公共充电领域的主要技术方向。有业内人士认为,800伏高压平台的应用,将能让纯电动汽车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200公里”,可提升纯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因此,已有不少车企准备推出采用800伏高压平台充电的新车。

  技术研发、客户验证、成本管控能力构筑行业竞争壁垒
  充电模块核心技术壁垒在于拓扑结构设计及集成化能力。充电模块的关键元器件在于 功率器件、磁性元器件、电阻电容、芯片、PCB 等,当充电模块工作时,三相交流电经过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整流后,变成直流电供给 DC/DC 变换电路。控制器的软 件算法通过驱动电路作用于半导体功率开关,从而控制充电模块的输出电压及电流,进而 对电池组进行充电。充电模块内部结构复杂,单个产品内含超过 2,500 个元器件,拓扑结 构的设计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效率和性能,散热结构设计则决定了产品的散热效率,具有较 高技术门槛。

  “能做成”:需要在电力电子或电源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充电模块具备一定的技术 门槛,市场上主流的充电模块生产企业大多具备多年在电力电子或者电源领域的技术积累, 例如:盛弘股份传统业务为工业配套电源,其与充电模块产品技术同源;通合科技、英可 瑞、欧陆通等均从事电源类产品业务多年,对电力电子技术锂解深刻;优优绿能高管团队 大多具备在全球著名电气公司艾默生的工作经历。

  “能做好”:需要考虑众多性能参数,品质要求预计进一步提升。充电模块作为技术 门槛较高的电力电子产品,要想做到高品质,需要考虑的参数较多,如:体积、质量、散 热方式、输出电压、电流、效率、功率密度、噪音、工作温度、待机损耗等。此前充电桩 功率低、品质差,对充电模块的要求不高,但是在大功率趋势下,低品质充电模块会在后 续充电桩运营阶段产生很大问题,增加后期运维成本,因此,充电桩企业对充电模块品质 要求预计会进一步提升,对充电模块厂商技术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充电模块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性至关重要,客户认证流程严格。充电模块的客户主要 包括充电桩生产和运营商、新能源汽车厂商等,充电模块的产品质量、供应稳定性对于客 户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因此下游客户会制定严格的供应商认证考核制度。一般情况下, 要通过大客户的认证,从递交供应商申请资料到最终进入体系通常需要较长时间。供应商 的考核从企业实力、产品情况等多个方面着手,内容涵盖企业规模、生产配合度、产品稳 定性、技术能力、未来技术发展方向、服务情况等。即使达成上下游合作关系,双方也是 采用逐步加大订单及供应量的方式进行合作。

  客户认证通过后一般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出于品质稳定性考虑,企业一旦进入 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只要产品质量、交期等方面能够持续满足客户需求,合作关系一 般较为稳定。特别是下游大型客户选择充电模块供应商时,还要考察充电模块厂商的长期 供货能力,通常会与供货能力充足的企业保持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甚至会参股一些优质 的充电模块供应商企业。因此,相对于新进入者,头部充电模块厂商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上游原材料种类繁杂,考验企业供应链垂直管控能力。根据优优绿能招股说明书披露, 充电模块营业成本构成中直接材料成本占比约 87%,占比较高且保持较为稳定,因此对上 游原材料的成本控制成为影响毛利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单个充电模块内含超过 2,500 个电 子元器件,所需的原材料包括功率器件、磁元件、电容、PCB、结构件、芯片等,根据优 优绿能 2022H1 各类原材料采购金额占比来看,功率器件和磁元件成本占比相对较高,分 别为 25.4%/22.5%。充电模块元器件种类较为繁杂,供应链上的厂家数目众多,需要公司 具备较强的供应链垂直管控能力来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和价格波动,对于新进入者而言, 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摸索与积累才有可能形成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力。